亞州地區已開發國家中台日韓的建設算是有水準的,三地區的氣候及
城鄉發展所形成的民居空間模式不同,例如台灣的連棟騎樓住宅、大
型公寓及農舍民居,與韓國的公寓型態及日本的獨棟健康宅社區,有
著相當大的差異性,而這些空間所相對的建築構造與住宅能耗方式,
也形成了一定的差異性,其實近年來台灣的公共建設一直在原地停留
,在以這個趨勢繼續下去實在是很不樂觀。
台灣建築趨勢
以台灣這塊國土來說土地不大,但我們的都市規劃的進度跟其
他兩國相比真的落後不少,我們都市區域缺乏了完整的統一性
,多種的房型在同個區域出現,就顯得沒有關連性,相對顯得
雜亂無髒,在台灣一般土地區分為都市計畫區內與都市計畫外
(區域計畫),早期都市計劃區內的發展是以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建蔽率及主要計畫道路面寬限高為主要的空間管理方式,然因
為便利及立法從嚴、執法從寬的特性下,形成了住商混和沿街
發展的建築空間模式,而這就造就了現今連棟住宅、大型公寓
的建築型態。而且台灣的公設佔比越來越重了,而且一般人也
會希望有土有房,造成許多都市更新計畫沒法落實。
台灣環境造景與建築構造
就以台北市來說信義區跟萬華區的公共環境建設實在是天差地遠,都以一級都會區來說,萬華區的環境實在是有待加強,雖
然政府有在規畫,但民間的意見實在太多,造成後續難以統整,影響了整個環境美化的可能性。
台建築構造:台灣氣候比較潮濕,所以不能與日本一樣用大量的
木製建材,台灣幾乎都是用RC構造,也不像韓國不用太注重防
震細數,這兩個劣勢造成了材料的限制,也就變成所需的建築
成本跟精力也許要較多的時間成本。而且我們因為地小所以常
會看見連棟公寓相對的是內的採光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日本的建築趨勢
在日本住宅環境分布於郊區,透天獨棟住宅成為主要的民居型態,在成熟的公民素養下綠敷地被確保,卻有著很好的建築外
部環境。日韓地區因為同屬溫帶偏寒,需要大片窗戶以擷取冬
天時的日照能量,在寒冬因為保暖的需求,所以大多採全館空
調方式,在建築設計上則運用基盤斷熱且多數設計地板加熱的
抗寒系統,因此雖是木構造或是壁紙裝修卻不像台灣受潮濕而
影響其品質。
日本環境造景與建築構造
日本的鐵路系統算是非常完善,而且他們很注重環保,所以在綠建材上格外用心,同樣位於地震帶的國家,日本則選擇用輕量化的建材施作,以至於地震發生時不會有重物壓死人的情況,由於一開始說的鐵路系統非常完善,所以邊他們都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漸少碳排放,是我們台灣值得學習的方向。
韓國的建築趨勢
跟台灣紊亂的城鄉發展結構相比,日本韓國則呈現了迥然不同的發展方向,雙方在土地分區使用管制嚴謹中,韓國則在大型企業的建設開發主導下,城市化的速度非常快速,雖是以高層公寓為主要型態,在韓國這類型的公寓,在社區環境公共使用的設施大多是完善且被有效率的經營,也有相當多的綠化與環境調節規劃,建築部分則因為棟距寬,建築的配置注重方位及自然採光通風,建築量體多呈扁長,所以耗能就自然減少,加上在陽台中介空間的設計,所以兼具高緯度採光需求與減少冬天冷輻射的處理。基本上韓國颱風及地震相對於台日要少及小,所以這樣的形態適和韓國地區發展。
韓國環境造景與建築構造
韓國的大型公寓跟環境造景的速度真的是非常驚人,而且他們在建築上不需要考慮太多的防震係數,因為韓國的地震很少又沒有台灣煩惱的溼度問題,所以在施作上跟材料的選擇沒有台灣來的那麼困難,他們的鄉下部落也會往統一的一個彩繪風,來吸引光光客的目光,真的是一個很團結的國家。
總結:台灣因為人口密度的關西沒辦法像其他兩國一樣房子可以有很多的棟距寬,所以緊密連棟騎樓房,常造成採光的不足,我們屬於地震帶,中熱帶國家還要考慮到溼度與地震問題,因為這樣不理想的條件,讓我們的建築工法有更大的挑戰,所以比起來我們的建築難度其實不比日韓差。
【城市聯合室內設計】提供全面的設計與施工服務,由專屬的工程統包公司【城市工程】管理,確保高品質的施工成果。
無論是新成屋設計還是老屋翻新,我們專業多元的團隊將為您創造獨特且藝術性的設計方案,打造出前衛而獨特的居家風格。
讓我們協助實現您的居家設計理想,為您打造一個舒適且引人注目的居住空間。
*/填寫表單、專人為您服務 : https://reurl.cc/o7pGAg
*/ LINE@立即連繫 : https://lin.ee/XDDa3Ig
電話:0800-777-778 / 02-2305-8227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三段49號1樓
官網 : https://reurl.cc/8jzmLR